基层干部身处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状态满满、全力以赴,才能在基层广阔舞台上当好“主角”,更好肩负起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重任。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中却出现“精神溜号”怪象,亟须引起警惕。
所谓“精神溜号”,意指部分干部魂不守舍、心猿意马,虽然打卡上下班,但心思和精力却游离在岗位之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工不出力,对待工作敷衍塞责、能推不揽。如此状态,看似小毛病,实则大隐患。对于干部个人而言,在当前基层工作日趋复杂多变的大形势下,“溜号”干部长期自我放纵,缺乏实践锻炼,素质能力止步不前甚至销蚀退化,严重降低履职效能,成为“害群之马”,被淘汰出局。对于单位而言,“溜号”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极易传染扩散,若不及时“施针用药”,“溜号”之风将在单位大肆蔓延,严重降低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间接阻碍党的政策和惠民举措的落实落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溜号”之疾,乃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主观上看,部分干部思想滑坡、信念动摇,担当精神不足,宗旨意识淡化,加之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模糊,没有努力方向、失去前进动力,索性“任尔东西南北风”,变成了“我自岿然不动”的“躺平者”。从客观上看,基层事务繁杂,普遍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缺少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干事者难以脱颖而出,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消磨了干部干事创业斗志;此外,对“溜号”者缺少必要的惩治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溜号”之风的滋生蔓延。
刹住“溜号”之风,必须内外兼修、久久为功。要加强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等方面教育,引导干部树好树正职业观、价值观,主动克服“躺平”等消极心态,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制度约束,形成各负其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要加强激励引导,落实差异化目标考核,打破各类评先树优、晋升晋级中的平均主义,让实干者真正尝甜头、得实惠,激发担当干事内生动力;同时做好干部关心关爱,帮助解决好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干事业。要坚持疏堵并举,通过明察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全面做好监督,对有“溜号”苗头的,及时谈话提醒,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回归正轨;对“溜号”严重的,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形成警示震慑,刹住“溜号”歪风。(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