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落叶缓扫”问题,我曾经在国家权威的《中国绿色时报》上发表过不赞成的建议。今年又有人提出:“落叶缓扫”是考验城市智慧等等。笔者认为,对“落叶缓扫”问题,我们应该理性审视。
先说“落叶归根”吧,这是一句古语。泛指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但用在植物上做比喻,就有“生搬硬套”的色彩。树木和其他草本一样,一般到了秋冬季节,树叶就会由绿变黄、自然脱落,正所谓“秋风扫落叶”,进入冬季则成了“光秃树”,这是自然生长规律。如果想一年“四季长青、花开花落”,循环往复,那只有在温室和大棚里经营管理。想做到“落叶归根”那是脱离实际的说法。
事实上,随着现代化“绿色城市”的发展,各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县城和城市的主干道两侧,都有不同的树木品种,有的树龄超过二、三十年,树干直径都在一尺开外,个别的更粗壮一些,而且树干周围,都砌好了一米见方或圆形的围池,留作人工浇灌或雨水渗透。而秋冬季的落叶,铺天盖地,有的随风飘进机关单位院内和居民小区,尤其是主干道上的落叶,遇到雨水和冰雪难免打滑,给行车行人带来不便,有时还会引发交通事故,直接影响城乡交通安全。尤其是飘落的树叶被大风卷走,在拐弯抹角的地方越聚越多,遇到烟头很容易引发火灾。所以,及时清扫落叶,既环保、又卫生,让城市保持干净、整洁状态。有的一片落叶如同手掌大的面积,况且一夜之间就可铺满大地,环卫工人们往往是前脚清理干净,后脚又落地一片,不知用了多少大号的编织袋子,费工费时又费力,加大环卫成本。面对铺天盖地的落叶,虽然一时好看,不过就是给手机、相机拍照留个“黄色美景”而已,最终还得装车运走另做处置。有人不加思索地提出把落叶埋在树底下,既保暖、有增加肥力。试想,如果把这么多的落叶都埋在树根周围,得需要挖多大、多深的大坑才能容下?由此说来,提出落叶埋在树根低下的建议,也是缺乏科学道理的。殊不知,树木,是和虫害抗争和人工管理中成长、成才的。在城市和农村,“有了大树好乘凉”,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而树木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蚀,树叶上也带有虫卵和病菌。我们年年进入冬季前,就将树木涂白,目的是为了杀虫灭菌。如果把树叶埋在树根底下,就等于给健壮的树木买下“人为隐患”“没病添病”、“招灾惹祸”,也可称为“引狼入室”。倡导把落叶埋在树根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好运到设置的固定场所,化为灰烬或集中掩埋,留作“农家肥”,变废为宝。
“落叶缓扫”,也不是积极合理的建议。不论是城市道路、还是公园院内,满地都是落叶,与环保治理和交通安全要求是相悖的。据笔者调查了解,没有多少人赞成“落叶缓扫”和“落叶归根”的建议。因此,我们要从城市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审视“落叶归根”和“缓扫落叶”问题。(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