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打造富民产业为抓手,通过把准当地“产业脉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动力源”,擘画乡村富民产业“新画卷”。
用调查研究的“金钥匙”,把好“一方水土之脉”,开启产业需求的“新宝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坚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充分了解群众对产业发展诉求与建议。采取科学手段,坚持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运用分类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注重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加强对产业发展前瞻性研究,对产业需求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及时掌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支持政策等“一手资料”,进行“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让调查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产业及时“更新换代”。
用因地制宜的“土办法”,开好“入乡随俗之方”,打造特色产业的“增长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我国幅员辽阔,风土人情千村千面,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挖掘出具有地域特点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同时在“品质好、质量优、品牌响”上下功夫,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变“卖产品”为“卖过程、卖体验、卖风景”,实现“产+销”贯通、“生态+农业+文旅”等结合,形成产业优势并进一步深化为竞争优势,打造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增长极”“快车道”。
用科技创新的“新引擎”,深耕“特色产业之长”,增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是驱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要把培养农业创新型劳动者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科技人才等“新农人”的培育;另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以“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的投入,全力推动“科技下乡、人才下沉”,为创业者搭建金融资本支持渠道,引入推广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促进特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化,从而形成发展优势。邀请行业专家、教授等“科技特派员”为产业“把脉问诊”,实施“人才回引”并做好住房、医疗等保障“后半篇文章”,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委组织部:庄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