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改革要“硬”拔“软钉子”
时间 :   2024-11-20 23: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马艳玲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如同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和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然而,在改革进程中,一些“软钉子”现象却悄然浮现,这些“软钉子”以其独特的隐蔽性和顽固性,成为深化改革路上的绊脚石。为了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必须拔除这些“软钉子”。


在改革推进的征途中,“软钉子”现象不容忽视。一些部门或个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采取消极应付、拖延推诿、形式主义等手段,导致改革政策难以落地生根,群众利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这些“软钉子”可能表现为政策执行中的“肠梗阻”,服务窗口的“冷面孔”,或是项目审批中的“马拉松”。“软钉子”虽表面温和,不像硬钉子那样尖锐显眼,却同样刺痛人心,既消磨群众的耐心、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也阻碍着改革的步伐。


“软钉子”是“为官不为”的现实表现,根子上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怪,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必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部分干部没有树立起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可能会采取利用制度漏洞阻碍改革进程。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存在畏难情绪、保守心态,喜欢“和稀泥”,缺乏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是“软钉子”现象滋生的土壤。部分部门在监督执纪方面存在“宽松软”现象,对“软钉子”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包庇纵容,导致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敷衍塞责,严重损害了改革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改革需要担当作为,拔除“软钉子”要增强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持续营造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和生态,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注重发挥身边榜样的引领作用,用先进典型的事迹激励干部自觉摒弃“再等一等、再看一看”的心态,杜绝“能拖就拖、能推就推”的想法,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涵养“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自觉,主动挑起担子、甩开膀子,干一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确保“软钉子”扎不到人心。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机制,对“软钉子”问题进行精准识别、及时预警、有效处置。要加强外部监督,充分利用网络信访举报平台等渠道,畅通群众监督途径,让“软钉子”问题无处遁形。要强化问责力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打破壁垒、整合资源,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改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出现偏差和误解。要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通过“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线上线下融合”等改革举措,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在改革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 马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