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足本钱,玩票大的”、“吃足苦头,硬撑到底”、“练足手艺,P到墙歪”,现实可以潦草收场,但“朋友圈”一定得风风光光。近段时间,关于“‘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毛坯”与“精装”,原本形容的是房屋的不同状态,如今,被网友们用来比喻自己的线下人生和线下朋友圈。“毛坯人生”代表了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而“精装朋友圈”则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精彩瞬间。
然而,在当今的工作调研场景中,一种“精装朋友圈”式调研现象日益凸显,下级部门在迎接上级调研时,往往只呈现精心准备的亮点工作,将整个工作场景包装成了如同“精装朋友圈”般的美好画面。这种现象看似只是展示方式的问题,实则对调查研究和工作推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不仅让调研无法获取真实情况,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可能误导决策,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违背了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部署的初衷,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亮点伪装”,信息失真的开端。上级部门来到基层调研,本应是一次全面体检,却被误导成了一场“选美比赛”。下级部门只展示亮点的行为,从本质上违背了调研的初衷。调研是为了全面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包括优点和缺点、成效与不足,以便为后续的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然而,当“亮点工程”成为调研的主要内容时,调研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一方面,这种做法是对上级部门的一种误导。上级在被片面的亮点信息包围时,难以看清工作的全貌,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做出的决策很可能与实际情况脱节。这些基于“虚假繁荣”表象的决策,不仅无法有效推动工作,甚至可能导致资源的错配和工作方向的偏离。另一方面,对于本部门而言,过度依赖亮点展示会使其忽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虽然在表面的“亮点之海”中不被看见,但时刻威胁着工作这条大船的航行安全。长此以往,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最终可能在某个时刻爆发,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这种“亮点伪装”是一种短视且危险的做法,不仅欺骗了上级,更麻痹了自己,是工作陷入困境的开端。
“虚假繁荣”,破坏工作生态的慢性毒药。当“精装朋友圈”式的调研成为常态,工作便陷入了“虚假繁荣”的恶性循环,这就像慢性毒药一样不断侵蚀着工作的生态环境。在这种虚假氛围下,各级参与者都沉浸其中,调研者基于片面的信息做出的决策很可能是有偏差的。上级部门看到的都是亮点,便会对工作成效有过高估计,进而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然而,这些要求往往是脱离实际问题解决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隐藏在亮点背后的困难。下级部门为了满足上级的期待,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维持这种虚假的繁荣,继续打造更多的亮点,而无暇顾及工作中真正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对于基层工作者而言,本应把精力放在为群众服务、改进工作方法上,但“虚假繁荣”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忙于制造亮点。这种扭曲的工作模式,使得工作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原本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变成了为上级表演的秀场。真正的工作质量得不到提升,民众的需求被搁置,而工作的价值也在这种“虚假繁荣”中逐渐被扭曲,整个工作生态变得脆弱而不稳定失去了健康发展的活力。
“回归真实”,重塑调研价值的正道。要摆脱这种“精装朋友圈”式调研的泥潭,关键在于回归真实。上级部门在调研时要主动深入,不能只满足于被安排好的行程,要主动深入到工作的各个层面,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随机抽查等方式,获取真实的信息。同时,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反映真实情况,让基层的声音能够真实、全面地传达上来。下级部门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白工作不是为了迎合上级的短暂认可,而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民群众创造福祉。在调研中,要敢于暴露问题,真实地呈现工作的现状,把调研当作改进工作的契机。只有当上下级都朝着回归真实的方向努力,调研才能重新找回它的价值,才能真正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让工作走出“虚假繁荣”的怪圈,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调研真正成为推动工作进步的有力工具。(沂源县委组织部:仇广宇、刘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