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陵市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把师资课程建设作为基层党校规范运行的核心工作,坚持系统化设计、全要素体现、重点性突破、可量化评判,全面加强师资课程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一、坚持统筹为先,“教学评”层层推进。按照“分级负责、各有侧重、结构合理、满足需求”思路,推进师资库和课程库建设。一是乡镇抓基础。重点从农村头雁、归雁等本土人才中优选师资23名,引导基层党员在“乡音土话”的党校培训中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本领。二是县级抓示范。重点从党校教师、党代表、先模人物等群体中,分类遴选组建既能讲“大道理”、又会说“群众话”的优秀讲师272名,确保党校重点培训上接天线有高度、下沾泥土接地气。三是课程抓精品。实施“精品课程”“十佳名师”评选活动,重点从“两代表一委员”、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冀鲁边革命教育基地、市委党校、德州学院优秀教师中,遴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19名,开发适应面广、权威性强的精品课程11堂,确保党校课程培训上水平、出精品。
二、坚持机制为要,“建管用”一体推进。将师资课程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重点建立三项机制。一是精选优选机制。建立定期申报制度,各乡镇(街道)每半年提报师资课程;加强与干部教育以及宣传、党校、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联络,及时把优质资源纳入视野。结合“三项活动”、党校培训“学员上讲台”等,及时发现“好苗子”“好题材”,跟进培养提升。目前,县乡师资中有学历教育学员11名、“榜样”24名。二是能进能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组织部门和学员双重评价制度,通过跟班听课、课后调查等方式开展师资评价,已有3名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师资被调整出库。三是共建共享机制。坚持党校“牵手行动”,组织开展送客送教活动26次,推动优质资源共享。结合党员冬春轮训,由基层党组织“点单”,县乡统筹调配,推动供需匹配。组建“党代表报告团”“榜样宣讲团”“头雁讲师团”等,常态化开展送教活动,推动教学资源下沉基层党校。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送教队、宣讲团6个,开展宣讲18场次,培训党员2500人次。
三、坚持内容为王,“红绿蓝”分类开发。积极应对党员培训需求日趋多元的趋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一是传承红色基因。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深挖冀鲁边红色资源,培育冀鲁边军民品格传承名师12名,开发《血砺忠诚》等红色课程10余部。二是推动绿色发展。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结合深化风筝、凤栖、雁归、丰羽“四大工程”,村庄融合、幸福食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工作,采取“课堂+基地”模式,评选强村共富名师7名,开发《筑梦乡村》等课程4部。三是培育乡村“蓝领”。聚焦农业农技、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评选实用技术、专业技能类名师3名,开发《红色物业 情暖枣城》等课程6部。
四、坚持形式为重,“讲唱做”有机融合。持续创新教学形式,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参与度和实效度。一是讲好总书记故事。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习近平在正定、在福建、在浙江等八本书为教材,成立“讲故事 学理论”骨干宣讲团,作为基层党校培训必修课,引导他们在生动鲜活的故事、入脑走心的学习中深悟总书记思想,增强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二是提升现场教学。开展冀鲁边党性教育基地集中提升行动,加强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新建革命展陈1处、情景小剧3部,大型艺术党课1节、《当红军 挖地道》《枣林阻击队》等体验课4堂,正在开发剧本课2堂,引导党员在感同身受的现场、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党性观念。三是突出实践教学。依托基层党校,统筹红枣产业、合作社示范社、影视基地等资源,建设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2处,规划实践教学线路3条,开发实践课程16堂,引导党员在实地考察、观摩交流中掌握技能、增强本领。(中共乐陵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