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推进领导干部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选人用人导向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关系地方发展,关系国家兴衰。组织部门要严把“选人用人”关,做好干部选拔任用,持续锻造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干部队伍,回答“德才配位”问。
把好“为政者以正为本”的“政治关”,答好“沥胆隳肝”的使命之问。“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政治素质乃干部的首位素养,政治把关是第一道关卡,首关不过、余关莫论。衡量干部是否信念坚定、政治过硬,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组织部门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选贤任能,将政治过硬摆在首位,把“忠诚”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把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检验对党忠诚的“验金石”,照细照实、甄别核实,选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选出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矢志不渝听党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的新时代好干部。
把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本领关”,答好“敢勇当先”的履职之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担当是干部履职之要,是党的干部的必备素质。当前,我们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诸多挑战和机遇并存,这就要求干部不仅要有“想干事、能干事”的干劲,还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组织部门要以“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为原则,坚持围绕事业选干部,对准担当作为“定位”,将干部敢不敢扛事、会不会做事、能不能成事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把好“能力关”,行好“用人道”。要坚持“前”看干部奖惩情况、年度考核,“后”看专业特长、发展潜力,“纵”看重点工作进步或退步,“横”看本领域、本系统工作排名,面对面听“评”价,背对背“测”素质,全面掌握干部工作状态、履职情况、取得成效,发现识别一批在关键时刻能够“撑起一片天”的栋梁之才。
把好“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廉洁关”,答好“克己奉公”的清正之问。“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干部立身之本,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当坚守廉洁自律关口,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了解干部,将监督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的“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促使其在工作生活中始终做到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使监管“无死角”“全覆盖”,真正选出严守纪律规矩的干部。要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督促领导干部守住廉洁阵脚、压实法纪底线,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坚持抓早、抓小,以小事小节做细日常管理监督,对于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开展提醒工作,确保早发现、早指出、早纠正,防止干部“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让“德才兼备”成为新时代好干部的标配,永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共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委组织部:魏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