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广大基层干部要做到躬身入局,主动挑起历史重担,以“土”味走进乡土乡村、以“特”长点亮特色乡村、以“产”出振兴产业乡村,争做“土特产”式的基层干部。
基层干部要深入群众,讲好“土”话,以“土”味走进乡土乡村。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是联系群众的第一环节,但部分基层干部缺少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面对群众的疑惑和不解,不会说、不敢说、不善说。因此,基层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唠家常中学习群众语言,适应群众语言。只有脚下带泥土、口中说土话,才能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更好了解掌握群众的所需所求,用“土话”把党和国家的利民惠民政策传递给群众,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层干部要提升能力,挖掘“特”点,以“特”长点亮特色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诸多新形势、新问题,如果知识储备不足、干事动力不够、实践本领欠缺,就会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因此,基层干部要注重自身学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老同志学,不断拉“长板”补“短板”,努力练就“一技之长”。同时,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特色产业、传统习俗等情况,结合乡村特点和自身资源优势,将政策、技术、信息等资源引入乡村,以创意打造有特色的乡村面貌,以“助农直播”等新形式宣扬乡村传统文化,化“千篇一律”为“标新立异”,让乡村文化和农产品“破圈出道”。
基层干部要真抓实干,发展“产”业,以“产”出振兴产业乡村。产业振兴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作为基层干部应主动担起责任,秉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发扬实干精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用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上,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羊。要从书本上学理论、从群众处觅需求,发挥自身洞悉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等优势,衔接好“乡村供给”与“城市市场”、“本地资源”与“外部资金”之间的桥梁,因地制宜,挖掘“绿水青山”,选准特色产业,打造新型文创产品,以文创旅、以旅促文,为乡村振兴塑造新优势、注入新动能。(贵州省榕江县三江水族乡人民政府:张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