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文章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一撇一捺”中蕴含的深意,是始终如一、贯穿到底的人民主线。党员干部要倾听群众呼声,汇聚民意民智,厚植“鱼水之情”,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真图景”。
着笔“问需于民”,一“撇”一“捺”勾勒“为民造福不辞苦,冷暖安危挂心头”的“真情图景”。“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答好一道道“民生课题”,从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到改革的切入点,让党和政府干的事与老百姓盼的事精准对接,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造福于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匡正“民之所需”的改革导向,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发力点”“突破口”,“沉下心”倾听群众呼声、“俯下身”了解群众需求、“撸起袖”化解群众难题,切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用群众的“幸福感”提升改革的“含金量”。要聚焦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减轻老百姓医疗费用负担,提供更加公平和优质的教育等系列改革难事要事,逐个谋划措施,不等不推不拖,切实将对民生的“关切思”转化成推进改革的“真成果”,知民生之冷暖,一“撇”一“捺”皆是人民。
起笔“问计于民”,一“撇”一“捺”摹刻“飘浮执政民情远,深入追源热土亲”的“真心图景”。“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紧紧依靠人民,让全面深化改革拥有了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要“问计于民”,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发扬“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始终牢记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虚心向群众学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更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搭建群众干事创业的平台载体,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唱主角”“挑大梁”“得实惠”,让更多“民间高手”的智慧转化为谋发展、促改革的务实成果。一“撇”一“捺”都是不竭源泉,凝聚起亿万人民投身改革的共同理想和巨大能量。
落笔“问效于民”,一“撇”一“捺”渲染“民安足遂中心愿,年壮何妨到处家”的“真诚图景”。“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改革的“含民量”就是“含金量”。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褒奖,。“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要算好“全局账”“长远账”,把改革是否真正解决问题,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接受不接受作为工作标尺、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追求。完善“问效于民”机制,健全人民诉求表达、办理督导、效果评估的服务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问、座谈交流、网络留言、信箱等方式,搜集老百姓关于改革的意见建议,把改革“打分表”交到群众手里,把改革“成绩单”公示在群众眼前。要完善“闭环管理”机制,对于群众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化压力为动力;对于群众的误解,要解疑释惑,消除群众隔阂;对于群众的点赞,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创佳绩,确保每项改革都回应人民“真诉求”、符合群众“真期盼”。(中共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委组织部:魏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