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干部须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做事情,把“民生事”当“头等事”,坚决出实绩、求实效,以高度的责任感争做为民办实事,为民造福的实践者。
把“民生事”当“头等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就业方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群众工作的对象逐渐多元,利益需求也不断多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积极深入群众当中,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认真把情况摸出来,把原因分析透,为问题的妥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积极守正创新、转换思路,坚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持续满足好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真正把民生服务做精、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把“民生事”当“头等事”,需要涵养系统思维。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须跳出一时一域,从个性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抓症结,坚持举一反三,把解决群众的一个问题、一件小事转化为解决一类问题、一批大事。涵养系统思维,还体现在抓为民服务事项的轻重缓急上,针对各种建议需求,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民意需求来整体把握。对民生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必须争分夺秒的加快实施,守好群众身边的幸福;对于人民群众“好不好”的追求,应精于谋划、巧于调度,力争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把民生实事办好办成。
把“民生事”当“头等事”,还离不开担当作为。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发展的功能新优势不断塑造,新的社会需求不断被激活,也将给我们带来新问题、新挑战。做好做实为民服务就是要坚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舍我其谁的锐意进取精神,自觉在思想上崩紧弦,行动上拉满弓,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脊梁,时刻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抓在手上,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在挑战面前身先士卒,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汗水、一心一意实干,在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党和人民的业绩。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把“民生事”当成“头等事”是成事之道。永怀为民初心,多做好事实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贵州省剑河县磻溪镇人民政府: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