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武汉·中国种都”。小小的种子,连着“省之要者”。民以食为天,水稻、小麦、水产、油菜、生猪、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关乎着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油瓶子”,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小的种子,连着“民之盼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种业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兴种,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种质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品种选育能力不断增强、良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现代种业企业稳步壮大、种业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和成效。但湖北种业发展整体实力还不够、科研能力还不强。
湖北“种都”建设,命脉在技术,基础在平台,核心在人才,潜力在企业,关键在转化,动力在政策。一是聚力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育、智能设计育种、生产机械化、配套栽培、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贮运、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农机和高端装备、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功能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开展协同创新与联合攻关,实现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不断提升我省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二是聚力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我省正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洪山实验室、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神农)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培育农业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园艺作物种质与品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料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油菜产业、淡水渔业、生物农药、家畜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发展方向、探索发展路径,建好用好高水平种业科创平台;三是聚力专业人才培养。湖北是科教大省,有涉农院士十余位,从事育种研究的院士团队10多个、国家级专家400多人,省级以上农科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110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加强同国内外院士专家团队、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以才留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多的优秀团队聚集到湖北,将人才优势转变为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种业振兴的发展优势;四是聚力龙头企业培育。种业要振兴,关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好种业企业骨干力量。截至目前,湖北省种业领域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已达到18家。近年来,已有45名专家教授到种业企业对口担任“科技副总”,支持企业育种创新。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陈焕春、邓秀新5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对口联系50个湖北重点县(市、区),对接服务500家龙头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不断强化院企对口服务、优化院士工作站设立、深化科技小院入驻,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出更多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五是聚力科技成果转化。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紧密联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是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要以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武汉分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武汉分中心等服务平台为依托,提供种业科技成果的征集、展示、推广、交易等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进一步促进种业产学研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锻粗延长种业产业链,助推更多湖北种业科技成果扎根荆楚大地、走向国内国际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六是聚力科学政策支撑。围绕种业发展的国情、省情、民情,精准设立决策咨询项目,精细研究项目,精确推广项目,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形成富有深刻洞见、独特创见、战略远见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助推我省种业地方性政策落地见效,以科学咨询支撑种业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院士专家联络服务中心科技服务部副部长:谭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