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的争论在黎平尤其激烈。李德主张折入黔东,是非常错误的。这要陷入蒋介石的罗网。毛主席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纳毛主席的意见,西进渡乌江北上。”这是周总理的回忆,也是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放弃东进,转而南下入黔东南,再北上乌江,也由此在黔东南的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
“一件毛衣军民情”的红色故事,就在这样在历史背景下,留下了一笔绚丽的痕迹。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转战剑河。那时正值寒冬时节,当红军队伍历经艰险,跋涉至剑河县柳川镇中都村(现镇江村)陡寨组时,看到一位苗族老人和一名小男孩在凛冽的寒风中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倒在路边。毛主席关切地上前询问,说不了汉话的老人只能用手比划着说,她家一年种的粮食全被地主收去了,她只有带着孙子外出乞讨,天气突然变冷且颗米未进,因而晕倒在路旁。望着饥寒交迫的奶孙俩,毛主席眼角泛泪,立即从身上脱下毛线衣,当时的毛泽东刚刚从疟疾中恢复过来,身体虚弱,从黎平至剑河途中不时还需要坐上担架。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还是从身上脱下毛衣,送到了穷人的手里。紧接着又从行李中取出一床布被单、两条装满白米的干粮袋,递给老人,并蹲下身子告诉和蔼的告诉她:“我们是红军,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贫苦人民谋幸福的。”老人激动得泪水涟涟,连连点头致谢。这个故事,在陈云1935年所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就有记载,文中详细记录了毛主席送毛衣的故事。“一件毛衣”的故事深刻体现了毛泽东真挚淳朴的为民情怀,更是直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那沉甸甸的鱼水之情。这是多么感人心脾的红色故事,当时的他们为何历经千难万险,“抛头颅、洒热血”的前仆后继,为了不是所谓的青史留名,就是为了解决在当时中国至境地下,无数流离失所的穷苦人民,这值得我们铭记并为之坚定,这就是新时期人民、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展望”。
剑河县的红色故事不止“一件毛衣”。在剑河东大门南加镇的里合村,代代相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长征红军着受国民党的追击,跋山涉险,好不容易摆脱追击来到南加镇修整,国民党的追击在凌晨就会到来,但红军只有过河才能与大部队会合,逃出包围圈,面对阻断了前往对岸、波涛汹涌的清水江,红军们也一阵犯难,也正是在此危急时刻,当地百姓们纷纷自发地把家门门板拆出,在清水江上搭建了一架木板桥,红军的生力军得以保存,为之后小广坳战斗的胜利埋下伏笔。由九脊界吹来的风是红军战士们千里跋涉的身影,清水江上的壮阔波澜是战士们的声声怒吼,更多的红色故事发生在剑河县的每一寸土地上。
1927年7月那群在船上的年轻人,在诚挚的咏颂《共产党宣言》,一腔热血的他们造就了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丰功伟业;1934年10月,毛主席等革命领导人主张的万里长征,跳出包围圈的同时,在祖国的西南板块上留下了无数让历史铭记的动人故事;1945年9月,中国人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让中国不再受到外族的压迫,从泥泞的土地上站了起来;1949年6月,风雨起于苍黄的钟山山下,百万解放雄狮跨过滚滚长江。
为什么共产主义的旗帜是红色的,为什么八一军旗为红色渲染,为什么中国的国旗叫做红旗,因为那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的鲜血,他们用滚烫的鲜血,染红了璀璨的旗帜,更染红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心。让我们的国家从泥土中站起来,挺直了属于华夏民族的脊梁,更染红了属于新中国的璀璨蓝天。(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