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决策之要、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经过调查的发言和决策是不牢靠的,更谈不上最佳“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一论述,为党员干部开展好基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更是彰显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调查研究的过程,不能只走事先安排好的“路线”,也不能只看“亮点”,更不能只听“好听话”,要让调研“上接党心、下接民心”,调之有“效”研之有“果”,才能给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调研人员知道要去偏僻路线的地方调研时,就以汇报式和查看材料式来“敷衍了事”,把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声音“视而不见”,发现可疑点问题“点到为止”,那么调查研究也就失去了原有价值和意义。长此以往,只会使调研人员形成一种“坐享其成、走马观花”的坏习惯,使自己活在虚假的世界里,把假象当作真相、躲避问题、隐藏问题,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且反而加剧了问题严重性,导致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一道无形之墙。
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关键少数”党员干部下乡调研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把下基层调研当作放松、吃好喝好,群众反映问题时,只听取群众好听的声音,当有不好听的声音时,就以官气十足方式进行批评教育,美名其曰,不讲政治,自以为是的把鸡毛当令箭,致使调研变了味”、走了样、丢了魂。身为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既是为了熟悉情况,也是为了学到经验方法。只有坚持“好”“丑”兼听,一并入耳、入脑、入心,既看亮点经验,也要看弱点不足,才能真正做到调研客观全面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析思考,才能找出结症所在,方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使调研达到真正的疗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员干部,要想赢得让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就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不折不扣的把调查研究始终贯穿于为人民群众确实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让调查研究成为为人民群众办成事情的致胜法宝。通过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办公室,多到车去不到的地方,到田间地头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交心,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之所盼。以“不到长城心不死”的精神状态去调研基层最突出的问题,最终达到为民确实解决问题地“目的”,让人民群众满眼都是认可度和满意度,这才是调研的最佳效果。(剑河县敏洞乡人民政府:潘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