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人民日报》撰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阐明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重点任务,为建设和美乡村指出了方向。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城镇管理和乡村治理,要精准发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城乡。
抓特色增活力,筑牢和美城乡“主阵地”。巧用“宅基地”,增强乡村庭院发展活力。全面盘活易扶搬迁宅基地。通过村通过“搬迁户自种”“农户代种”等方式发现种植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药园,创建小禽园,小作坊。利用有利地块发展庭院经济等特色蔬菜果树种植。同时,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探索特色种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等多种类型庭院经济。通过发展养殖鸡鸭猪等生态禽畜建设小禽园,利用乡能人巧匠、刺绣手工艺妇女、水族手工艺品等土专家的独特手工技艺,建设小作坊,依托新媒体平台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发展小田园,发展本地种养殖产业,把乡村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抓示范聚合力,注入和美城乡“强心剂”。围绕问题导向,全力打造示范街道整治,同步在各村推进。建立乡、村、网格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以“多网合一”为抓手,制定任务清单,做到责任全覆盖、工作无死角,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城镇精致管理工作格局。通过“一清二劝三执法”工作模式对主大街进行整治。依托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群众开展野广告专项整治清理行动,对存在过期废旧、残缺破损、脱落褪色的公益广告,及时清洗、拆除,对野广告进行集中清理,对占道经营及门前三包、卫生生活习惯向有关商户宣传并及时帮助清理杂物,及时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组织道德委员会成员进行监督,提升自主管理效率。
抓法治添动力,激发和美城乡“新动能”。采取“点单式”的普法,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推进法治教育普及行动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围绕农村群众和在校学生的法治需求,针对对象的不同需求,分对象送上法治普及套餐。通过“侗语+汉语”“水语+汉语”等“双语”普法形式“以案释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现场逐一讲解答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继承等有关知识,帮助群众更深入的了解和运用民法典,解析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同时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集中解答、宣传,通过“院坝会”等平台,发挥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开展“送法进万家”“普法大家说”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评比出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户。
抓乡风强内力,打造和美城乡“传动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积极引导全乡广大志愿者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倡导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加入文明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评选一批好爸爸、好妈妈、最美家庭、星级文明家庭、树立典型培育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积极针对农村酒席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以村规民约为“标尺”,倡导文明新风,积极营造文明新风尚。着力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的作用。按照村规民约,对违约村民实施村规民约违约责任。即有滥办酒席、大操大办、天价彩礼、抢婚、不赡养老人、聚众赌博、利用封建迷信扰乱社会秩序、打架斗殴、乱堆乱放杂物、乱搭乱接电线、乱丢乱倒垃圾被要求整改而未整改等行为,依照情况承担责任并当面向受损者和群众赔礼道歉。(仁里乡: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