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颇有感悟,文章提出“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更少不了人才。
人才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则对人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人口流失、乡村治理单一化、村民参与程度低,浓厚的族群意识、宗族观念等特殊的民族属性都是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问题。这些都需要优秀人才将阻碍民族地区发展的消极因素转化为整合社会资本的积极力量。
长留高素质人才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包含了双重目标,一是乡村振兴;二是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村级组织基层政权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加之我国民族居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殊状况需要人才克服民族地区区域环境限制的重重阻碍,长期进行民族地区乡村治理。
民族地区青年人才需要薪酬和福利等物质上的吸引力,更需补充文化兴趣等情感精神层面的吸引力。人是社会属性的集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温饱阶段的动机,目前已在待遇、工作环境等物质权益上有所保障。更应该补充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民族地区要想留住人才关键是要“留人留心”,长期发展应设计满足人才的各层次需求。其中归属感、安全感,对当下青年尤为必要。
尊重人才,与人才多沟通。一是需要人才管理层的共同努力,在心理上关怀人才,直属领导和非直属领导的情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到人才。二是本地人才和外来人才并用,避免本地人偏安一隅,外地人才无用武之地。做到知人善任,晋才楚用的同时以事业来凝聚人才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益。重视干群关系这类无法进行数据化呈现的效果,奖罚分明,提升人才的工作效率。
重视人才,让其有可发挥的空间。鼓励人才创新,提高人才的工作热情,而不是机械性的工作。用民族优秀文化对人才进行素质拓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同时领略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产生与专业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把工作和生活相结合,让人才挖掘本地民族资源,爱上民族文化。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使民族地区人才的发展赋予民族团结的意义,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民族地区人才工作,在物质有保障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用这条主线去鞭策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建功立业,最终才能使得民族地区人才更好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从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