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因业施策,积极引导党员及群众参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发展规模和经济体量蒸蒸日上,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劳务、服务等行业领域。随着我县农村合作社不断推进,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发展不均,参差不齐,甚至空壳化现象出现。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贵州调研,建议分为四步走。
一是持续清理规范,并消“家底”问题。常态化开展农民合作社清理退出和规范提升行动,加强对各类农民合作社的甄别分类、动态监管,推动建立合作社清理退出机制和规范提升机制。通过区分自愿申请注销、乡镇劝导注销和市监部门强制注销等不同情况,开辟相应渠道,简化注销程序,适时予以注销,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为精准靶向施策提供依据。
二是选准适宜产业,解决“市场”难题。引导合作社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前景分析、效益测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群众意愿、技术服务、产品特色等因素,因地制宜、立足长远、长短结合选准选好产业。力求短期能见效、长期有市场、销路不发愁、社员能获利。加大对适销对路、效益好的产业的服务力度,在产、加、销各个环节给予一定扶持,支持帮助合作社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突出能人带动,增强“引领”能力。激励引导“领头雁”“新青年”返乡创业,”网红”直播带货增加知名度,培育爱农村、爱家乡、懂经营、善管理的接班人,充实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人力要素。鼓励引导待业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参与生产经营,让合作社成为青年成长成才新职场。
四是强化利益联结,提升“合作”动力。合理设置股权,根据清产核资情况、生产绩效、事务管理、产业发展等,合理设置“存量股”“变量股”“管理股”“增量股”有效激发各方动力。建立兼顾合作社成员、理事会成员、村集体的分配制度,保障社员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建立正向激励和负向处罚制度,进一步增强村民参与合作的意愿,确保合作社中各利益方公平受益。 (从江县高增乡人民政府:廖贵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