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下一代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关乎民族与国家的兴盛大计。为做好民族乡关心下一代工作,本文试图从如何汇聚关心关爱下一代的社会力量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心下一代工作主要集中体现在对青少年教育公平的维护;对困难学生的资助,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确保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圆满就业、成人成才,鼓励青少年艰苦奋斗、积极向上,激发群众参与和关心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通过对录取学生和成绩优秀生进行奖励,在全社会范围营造尊师重教和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关心下一代基金建设,汇聚关心关爱社会力量应当成为今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努力方向。
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既是党和国家依法保障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族乡必须将教育基金建设和汇聚社会力量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长治久安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
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是对地方党委的政治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指出,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民族乡很多都是刚刚脱贫摘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巩固好教育扶贫成果、解决好群众子女教育困难问题,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培养工作关系学生本人,也关系其家庭,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乡党委应当始终践行“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主动将资助育人工作放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资助育人工作是发动群众重视教育的重要举措。一个地方只有培养出人才,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多的优势,民族乡人才资源是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资源。在外工作和创业的乡贤,返乡后都可以成为的“五老”成员。一方面,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给地方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资源。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只有群众接受教育的意识和送子女上学的意识增强了,才能够形成“你追我赶”的教育良好社会氛围,而教育基金的建立和奖励推动形成这个局面的有力举措,一个农村家庭辛辛苦苦培养出了一名大学生,党委政府上门慰问、送奖励金,给周边和十里八乡的群众一个很好的引导,党和国家关心每一个学生,只要考上大学就得到党委政府的奖励,在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家乡归属感和反哺家乡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资金资助的有形推动,是教育政策全民宣传发动的强有力举措。(秀塘壮族乡 梁红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