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人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支点,而发展乡村教育是增强人才储备力量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乡村教育,亟需落实好两大主体责任
如何攻克生源流失的痛点、破解教学质量不高的难点,疏通家长全权交学校管理的堵点,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践行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气氛以及学生的学习干劲。教师应与时俱进,用“绣花”功夫谱写好课堂的华丽篇章,充分保障教学质量,用优质的教学质量吸引学生自动参与到教学建设中来,有效缓解生源流失的问题。
父母是乡村教育的先行者。胡适曾说过“一个人小的时候,是最要紧的,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父母做为教育的先行者,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父母对外应尊重教师的“教者”地位,尊重学校的学习规律,摆正态度,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相关工作。对内应树立准确的教育发展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独立人格的发展,用家庭关心关爱补足学生短板。
教师与家长应密切配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力,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二)发展乡村教育,亟需开发好乡村公益性岗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两极分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地区发展缓慢,就业岗位与劳动力不匹配的现象显著,大量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进城务工,受户籍制度或经济条件的制约,父母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委托亲戚朋友照顾,被委托照顾的亲戚朋友多为年迈的老人,教育观具有时代局限性,导致部分孩子很难得到全方位发展,加之农村学习氛围不够强烈,叛逆期的孩子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向往外出务工,这也导致很多孩子无法按时按量完成学业。如何在赚取经济效益与照看孩子中寻找平衡点,毫无疑问,开发公益性岗位成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而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就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当地政府应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对农村公益性岗位进行有效管理。让公益性岗位变为留住“人”的重要手段。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效的方式之一,乡村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神经末梢”和重要阵地。时代发展得越快,乡村教育越要加强。在高质量和高速度发展的今日,教育必须要通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多方合力等手段来实现均等化。政府相关部门、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要时刻谨记肩头责任,攻坚克难,抓好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从江县秀塘壮族乡人民政府: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