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好党员既是一项工作任务,同时又是一门生活艺术。针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的实际情况,通过点单、定单、配单、送单“四项菜单”模式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激发党员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奉献热情和服务能力,优化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全覆盖。
“点单”式管理,促在职党员“在岗有所为”。党组织全面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扶贫帮困、疫情防控、治安联防、平安共建等共驻互联和服务群众工作。特别是城市社区党工委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积极推进居民议事会协商、居民代表会议决策、居民委员会执行、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四会联治”社区自治模式,引领在职党员干部主动融入社区党建工作,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开展一次入户走访、举办一次宣讲活动、开展一次联合主题党日、组织一次慰问活动、争做一次党员义工、解决一批实际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到基层治理与服务群众之中,有力推动党员教育由“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学习”转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治理难题,通过建办“慈善超市”,设立“爱心银行”,开展“微积分”公益活动,让广大在职党员“在岗有所为”,切实筑牢“初心”,担实“使命”。
“定单”式设岗,促无职党员“领岗知所为”。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立群众教育引导、维护社会稳定、民事纠纷调解、科技帮扶指导、村务财务监督等多种无职党员岗位,组织无职党员认领岗位,做到“五个一”(每季度宣传一项方针政策、排查一次民事纠纷事件、每年提供一条引导群众致富的好路子、解决一件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拓宽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和组织书记点评的方式,对设岗党员履责践诺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党员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促使无职党员干事创业有岗位、发挥作用有舞台、评先选优有标准,最大化激发无职党员的政治激情和工作热情。
“配单”式管控,促流动党员“离乡不断线”。针对流动党员人员难组织、活动难开展的实际,设立“红色驿站”,坚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按照“易于集中、方便灵活、多重有效”的原则,建立“党组织—联络员—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精心挑选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党员干部担任“联络员”,与外出党员以“1+1”形式结成党员教育对子,负责对外出流动党员的联系和教育管理。实行组织生活“在线”管理,流动党员所在党支部通过“线上”党建、微信平台等发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安排及学习资料,定期推送信息、发送微信,确保学习教育“一个都不少”,实现“党员行千里,信息一线牵”。同时,坚持流出党员台账式动态管理制,实行专人联系,定期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流动党员沟通交流,鼓励流动党员积极为家乡引项目、送技术、提建议,实现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双向服务”。
“送单”式服务,促困难党员“知暖不畏难”。建立健全困难党员结对帮扶、保障激励、关爱关怀机制,开展在职党员干部与困难党员“1+1”“1+N”结对帮扶,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打一个电话、发一个短信、寄一份资料、写一份信),切实解决贫、病老党员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持各级领导干部每年在“两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分层次组织召开政治生日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困难诉求,加强党内激励关怀,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困难、送去温暖。同时,组建送学送教小分队,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送教入心”线下教育活动,将一些必读书籍和学习资料及时送到老弱病残及困难党员手中,为党员群众上党课、送政策、送技术、送温暖、送文化大餐,引导党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随地学、随心学,着力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拜城县委组织部: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