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17日),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2019年度决算。相比上年,今年公开决算的部门增至102个,其中8个为机构改革后新成立部门。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决算公开时间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为7月中旬。(7月18日 新华网)
精打细算,日子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生活也要粗茶淡饭。当前,国家一方面要肩负着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任,另一方面又要承担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挑战。学会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对当下政府而言,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削减“三公”消费,改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应带头“勒紧裤腰带”过好“紧日子”,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过紧日子的思想传递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中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过紧日子是一直以来的长期要求,是一项长期的方针政策,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所以,过紧日子不仅是花钱方式的改变,更是工作作风、执政理念的转变,是党风政风的不断优化。今年,虽然受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财政“减收增支”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压力大增,但是过紧日子不是过紧民生,钱仍需要花在刀刃上,要用有限的财力和资源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事。
过紧日子就是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要理清支出明细,列出哪些是坚决不能花的、哪些是要省着花的、哪些是必须要花的,坚决把该压的压下来,该减的减下去,让日子真正“紧”起来。政策要严格落实到位,要动真格,严禁大兴政府楼宇土木,狠压“三公”经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转变,推进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不断改变。但对,基本民生支出需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把过紧日子省下来的钱,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社会民生领域,用在百姓身上,让百姓、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过紧日子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工作态度,更一份国家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责任与担当。将这种担当和责任形成制度固化下来,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才能正式纳入法治化轨道。以制度促进作风转变,培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作为行事第一准则;以制度管好预算,严防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等现象发生;以制度做好监督和惩戒,让监督贯穿“管家治家”全过程,监督加大,惩戒加大,才能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精打细算,统筹考虑的紧日子是注重结果与效益的最优解,多一分钱用在民生发展上,用在民生福祉上,老百姓便多一个好日子!(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