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以改革“金钥匙”打开人才创新“任意门”
时间 :   2025-04-08 14:4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孙若磐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这一重要部署,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唯有改革创新,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才能让人才如清泉活水般竞相涌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破立之间见真章,以体制改革激活人才“源头活水”。人才发展的痛点,往往藏在体制机制的“堵点”之中。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首倡“徙木立信”,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实践破除旧制积弊,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新规,为秦国汇聚天下英才。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更要突出“破立结合”。一方面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顽疾,建立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让“帽子”回归能力本位,让“资历”让位于实绩比拼,对基础研究人才侧重长期稳定支持,对应用研究人才注重成果转化实效,对技能人才强化实践能力导向,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健全开放包容的引才机制,跳出地域局限与身份限制,既紧盯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关键少数”,也关注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等“基础多数”,通过“柔性引才”“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让“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落地生根,真正把各方面智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精准滴灌促成长,以人岗相适搭建人才“逐梦舞台”。人才成长如幼苗育于沃土,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分业聚居,人尽其才,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奠定了基础。今天,以事业需求为“指挥棒”,推动人岗匹配、才位相宜,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引进“补短板”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释放最大能量,正是“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当代实践。同时,青年人才的培养,更需打破“论资排辈”的窠臼。正如李白所言“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各级人才工程设立“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多地创新“揭榜挂帅”机制,为青年人才提供“挑大梁”“当主角”的机会,让年轻科研人员在重大项目中经风雨、长才干。


激励保障双驱动,以制度创新激发人才“澎湃动能”。人才活力的迸发,离不开“激励有方”的制度设计。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武功爵”制度,形成“闻战则喜,斩首为荣”的尚武之风,助推汉军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成就漠南无王庭的赫赫武功。建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薪酬体系,让人才价值在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是激发创新热情的“硬核”举措,探索“技术入股”“成果转化收益分成”等市场化机制,让人才共享发展红利,实现“智”与“资”的良性互动。古人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探索本就伴随机遇与风险,营造“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创新文化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建立科研容错机制、扩大项目自主决策权,为原始创新培厚土壤,让人才敢于在“无人区”探索、在“深水区”攻坚,才能真正释放创新创造的最大活力。(东营市广饶县委组织部:孙若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