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开门教育”工作要求。“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的本质。坚持开门搞教育,既是中国共产党传承百年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以“开门答题”的姿态直面群众、以实干实绩接受群众“阅卷”,才能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扎实成效赢得民心。
开门调研听民声,以脚步丈量民情。从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干群鱼水情,到新时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历史反复证明:人民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开展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必须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以“面对面、心贴心”的调研方式,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通过走村入户、下乡蹲点,从群众视角审视干部作风,收集现实工作中的疏漏与问题,将群众诉求梳理成“问题清单”。在深入剖析中找准症结、破解难题,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教育的“参与者”,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提升教育实效。
开门纳谏迎监督,以批评锤炼作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不仅是党员干部政治觉悟的体现,更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现实中,部分干部存在“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整改,陷入自我认知的局限。破除这一弊病,需秉持“开门听意见”的态度,主动敞开学习教育的大门,邀请群众参与学、查、改全过程。将群众反馈的问题与建议视为改进工作的“良药”,通过拓宽线上线下监督渠道,习惯在“探照灯”式监督下履职尽责。以群众批评为镜,对照检视自身不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靶向整改,在密切联系群众中锤炼过硬作风。
开门整改见实效,以实绩赢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学习教育成效如何,最终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尺。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群众评价为第一标准”的意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在整改环节,既要制定科学精准的措施,对查摆的问题一抓到底;又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效清单”。通过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群众认可,让学习教育成效经得起群众检验,以扎实作风建设筑牢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本质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唯有坚持“开门教育”,把群众请进来、让干部走出去,在倾听民意、接受监督、解决问题中深化作风建设,才能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人民政府: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