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这一嘱托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政治引领强根基、法治建设固根本、德治建设润人心、自治建设增活力,探索“党建+”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政治引领强根基,筑牢治理“主心骨”。一是织密组织体系。要全面推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实体化运行机制,构建村级中心、网格区、十联户的层层负责、逐级动员的工作格局,通过入户走访讲新风、网格会上学法治、院坝评模范等方式,把每家每户都动员起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建与治理同频共振。二是强化思想引领。要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鼓楼议事会”“院坝会”活动,组织党员带头宣讲政策、收集民意、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法治建设固根本,织密治理“防护网”。一是普法宣传全覆盖。以小组会、院坝会、广场会等为依托,通过搭建“多样化院坝协商”平台,定期开展法治教育普及、文明新风倡导等活动,充分用好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开展“小手牵大手”系列活动为抓手,通过向学生、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典型案例、播放法治宣传片等形式,再由学生小手带动父母大手,一同学法、守法、普法,由点及面,推动法治家庭、法治校园、法治村社建设,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二是矛盾化解多元化。构建“镇综治中心+村调解委员会+网格员”三级调解网络,坚持基层自治原则,用好老支书、老干部,以“五老人员”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服务体系,让有威望的老支书、老村干等“五老”人员作为纠纷协调员,参与到调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德治建设润人心,激发治理“内动力”。一是弘扬文明新风。依托“村民议事”机制,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一系列“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尚,以部分村寨为试点,推行乡村积分制,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励志超市,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把积分树成家风寨风。二是抓好文明实践提升。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和治理效能,不断巩固提升移风易俗成果。积极结合民俗特点召开宣传会、院坝会等活动,通过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放映农村电影等,持续巩固乡风文明建设成果。三是深耕文化沃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等,深入挖掘民族文化,通过举办“瑶浴节”“春社节”“踩歌堂”“传歌堂”等各种民俗活动,以文化浸润提升群众精神面貌。
自治建设增活力,绘就治理“同心圆”。一是议事协商聚民智。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鼓楼议事、村民议事机制为抓手,充分利用鼓楼、院坝等阵地,广泛开展议事议会活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二是村规民约促和谐。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约束指导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真正让村规民约“规”出好气象,“约”出新民风,持续打造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农村景象。(从江县西山镇人民政府:陆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