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万物复苏。走进新疆库车市阿拉哈格镇希望村,村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认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远处,党员志愿服务队正帮困难群众搬运农资,乡野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说起希望村基层治理和服务效能,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给村民生活和乡村治理带来的变化,这还要从2022年推行积分制说起。
为解决村民参与事务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2022年,村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中心户通过升国旗集中宣讲、农牧民夜校专题培训、入户走访辅导学等方式,向村民讲解积分制对于乡村治理、促进发展以及村民自身利益的重要意义。
“党员干部与村民代表深入村民家中,广泛征求意见,完善积分管理办法,建立加减分双向管理机制,全面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党支部书记常迪说。
村党支部3个党小组22名党员深入村民家中,收集村民诉求,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群众文明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从村民参与村级事务、践行村规民约和国通语学习等15个方面建立正向加分项,将积分与物质奖励、评先选优挂钩;从乱扔垃圾、不使用文明用语等10个方面建立反向减分项,每月给村民15分基础分,依据各项情况以1分、3分、5分等不同分值进行奖惩。
同时,制定积分运行细则,严格按申报、审核、评议、公示等环节,一事一记、一月一核、一季一公示,借助村委会公示栏、村级事务平台等多种载体进行公示,激发村民主动参与国通语学习、志愿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热情。
“参加国通语学习培训班积1分、日常交流练习积3分、考试成绩达到90分积5分……去年学习国通语就我积了290分,兑换了洗衣液等生活用品,还被评为‘优秀村民’。”村民帕提古丽·尼亚孜说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经历,感慨万千,“通过努力学习,我考取普通话考试一级证书,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帕提古丽参加村里每周三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班,利用手机APP、下载短视频自学,参加村里举办“小手拉大手”、拼字抢答游戏、演讲比赛等活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自治区人社厅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她现在已成为利华纺织厂成为一名纺织工,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
帕提古丽只是全村村民参加国通语学习的缩影。2024年以来,希望村以积分制为载体,对学习国通语态度积极、成效明显的村民进行加分奖励,全村630名村民积极参加国通语学习,累积积分8万分,兑换价值4.5万元生活品,国通语达标率已达到70%,形成人人说国通语、人人学国通语、人人用国通语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
村民艾比百木·托乎提积极参与参与垃圾清理18次,每天打扫自家庭院,获得“美丽庭院示范户”荣誉;村民汗力古丽·阿布拉3年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积极参与村里各项活动,在积分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好媳妇”……
在一年一度的积分制表彰奖励大会上,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增收能手等36名先进典型一一上台领奖,积分结果作为评先选优重要参考,好人好事、文明行为等获积分奖励,化为直观“荣誉”,身边典型带动村民崇德向善,激发群众树榜样、当标杆、弘扬正能量。2024年,全村开展各类活动42场,发放奖励超过10万元,5000余人次从中受益,文明乡风在广褒乡村蔚然成风。
小积分激发大能量。下一步,希望村将继续扩大“积分+乡村振兴”的涵盖范围,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库车市融媒体中心:徐秀芳、马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