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强调持续强化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多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一重要指示,为广大党员干部照亮前行道路,注入澎湃动力。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其中的“为民情怀”,主动倾听、精准把握群众所想所盼,真抓实干,力求行动上抵达“最实处”,干事中攻克“最难处”,谋划时着眼“最要处”,勇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先锋模范。
以“更向青山深处行”的思想自觉,锚定责任“最要处”。党员干部谋划工作、惠及民生,务必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一线,不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能只活跃于会场,却远离现场。脱离基层、高高在上,不仅难以洞悉真实情况,更难以科学决策,如此,为人民服务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实际工作中,各地各部门应规范、指导干部深入基层,坚决杜绝“盆景式”“摆拍式”走访调研。同时,着力提升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主动适应群众的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不断优化沟通手段与频次。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在基层一线掌握那些平时难以听闻、难以见到甚至意想不到的情况,从而为精准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依据。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温度,聚焦问题“最难处”。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于注重细节、提升便民服务温度。党员干部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与群众心心相印。谷文昌同志在福建东山工作14年,不畏艰难、求真务实,带领当地人民将荒岛变为宝岛。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谷文昌同志为榜样,秉持细致入微的工作理念和干事标准,拿出持之以恒的韧劲,对群众交办的问题言出必行、真抓实干。运用项目化、节点化工作方法,针对群众工作中的现实难题,及时梳理问题清单,制定解决方案,深入研究、狠抓落实。同时,建立常态化跟踪问效机制,对民生工程和工作项目定期开展“回头看”,做到进度清晰、底数明确,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回应群众的殷切期待。
以“肩鸿任钜踏歌行”的实干之姿,深耕精力“最实处”。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在于老百姓的口碑。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服务观,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将工作重心向群众靠拢,将工作焦点对准群众利益。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功能,发挥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活动等惠民举措的作用,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群众有所呼,党员干部有所应,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担当与情怀 ,让两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人民政府: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