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新疆区赛暨第十届自治区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来自库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派的“三支一扶”志愿者帕丽达・艾则孜表现出色,她凭借生动讲述基层就业帮扶故事,以及扎根基层、持续服务群众的坚定职业规划,一举荣获自治区赛决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赛道铜奖。
帕丽达毕业于喀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年9月,她怀着满腔热忱,回到家乡库车市,投身“三支一扶”岗位,阿拉哈格镇希望村的便民服务站工作,从计算机专业高材生成为乡村振兴“勤务员”。
在岗位上,帕丽达负责劳动就业保障、民政工作,她始终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家庭。村里有一户五口之家,三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小儿子还因重度骨质疏松休学一年,经济压力很大。阿布来提·艾买尔夫妇靠着种地和养牛羊维持生计,但收入远远无法支撑孩子们的开销。帕丽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将他们家纳入低保,解了燃眉之急。
“孩子们都长大了,现在该为你们自己考虑了。”随着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乌鲁木齐找到稳定工作,小儿子也渐渐康复重返校园,帕丽达意识到,这户家庭已经具备了“造血”能力。她主动和村干部上门,耐心劝说夫妻俩外出务工。
通过e业阿克苏平台,她智能筛选合适的岗位,精准匹配到夫妻俩的需求,多次与用工单位对接,最终成功为夫妻俩争取到乌鲁木齐某学校保洁岗位。如今,夫妻俩工作稳定,家庭月收入翻了两番。
“从前愁孩子的学费,现在连新房子的砖瓦钱都攒下了!”阿布来提·艾买尔在电话里的感慨,成为精准帮扶成效的最佳见证。
这样的暖心故事,只是帕丽达工作的一个缩影。阿拉哈格镇希望村现有外出务工村民403人。每十五天帕丽达就会联系一次外出务工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务工地点和收入是否变化、宣讲安全知识等,并建立“一人一档”,持续跟踪务工人员职业发展。
走村入户,了解村民最新情况。工作中,帕丽达学会了与群众高效沟通技巧,她摒弃简单的岗位推送模式,而是先认真仔细了解群众需求,比如擅长领域、期望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e业阿克苏平台迅速筛选出适配岗位,及时与群众和企业沟通确认,实现精准送岗,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
工作一年多以来,帕丽达累计推动50余名待业人员上岗,务工领域包括在纺织、餐饮、服务等行业,还为15户生活困难家庭落实低保,获得了村民和企业的点赞。
从政策落实到思想动员,从智能匹配到全程护航,从低保户到务工增收,一个个家庭的蜕变都是她扎根基层、精准帮扶的生动注脚。帕丽达用赤子之心和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她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展现着当代青年最动人的模样。(库车市融媒体中心:王雪妮、歹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