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黄旭华先生:
您好!2025年2月6日看见您在湖北武汉逝世的讣告,我冒昧给您写下这封信!
我们读着您的故事长大,敬仰您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为了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30年您在葫芦岛荒滩的简易工棚里,与科研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攻克流体力学难题。您带领团队用木头搭建潜艇模型,在露天试验场反复测试。某次寒潮突袭,您们裹着棉被继续演算,钢笔水结冰就放在怀里暖化。您以国富为己任,以国强为己荣,呕心沥血,献身国防,“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这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
您从说过“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您这一生,时刻准备着为国牺牲。在您摘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您比过去更忙了:您走进大中小学,为孩子们作报告、作科普,宣讲科学家精神;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奖金逾2000万元,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后继者开拓创新、勇攀高峰,让无数孩子要向您学习,以您为榜样,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因为有无数像您一样“赫赫无名”的奉献者,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虽然不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但一直默默为国努力。因为有了您们,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这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力量!
长江的浪花依旧拍打着堤岸,先生您用99载春秋在共和国深蓝疆域镌刻下永恒坐标。当新一代核潜艇划破太平洋的晨雾,那抹银色的航迹,正是您望向祖国的温柔目光。您是深海的守望者,现在终于可以卸下重担,在永恒的潜航中守望您深爱的碧海蓝天。黄先生,我都在感谢您,感谢您们这些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蓝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