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决定》3大板块、15个部分、60条内容,“人民”二字高频出现并贯穿全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悟透“人民”二字的深刻内涵,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读懂“一切改革为了人民”这个初心使命,自觉把“问需于民”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决定》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些都为我们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好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握改革切入点、掌握发展主动权。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真正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直奔现场、直插基层,下沉到老百姓中去,用接地气、聚人气的家常俚语主动打开群众的“话匣子”,从“家长里短”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确保“民有所呼、改革必应”。
读懂“改革紧紧依靠人民”这个制胜法宝,自觉把“问计于民”作为改革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首创在基层,高手在民间,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最实依托、最大底气、最强动力。当前,改革已经入深水区,越往后“难啃的硬骨头”越多,越需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内涵,从自身做起,鼓励引导身边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探索实践,闯出更多新路子、创出更多新业态、打开更多新天地。要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互联网络,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甘“拜人民为师”,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研究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努力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成效,不断将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读懂“改革成果人民共享”这个价值遵循,自觉把“问效于民”作为改革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改革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去评判。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回应群众新期待,把增进民生福祉摆在改革更加突出位置,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切实把改革成果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要自觉接受群众评价,无论推进什么领域的改革,无论改革推进到哪个阶段,都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得失的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要自觉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保持改革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山东省莱阳市山前店镇人民政府:田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