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满天飞、会议时时催、文件一堆堆……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盛行一度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整治形式主义与为基层减负工作结合起来,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树牢正确政绩观是根本前提。形式主义顽疾常抓常现,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有些干部急于出成绩,喜欢搞“花架子”,热衷于搞“材料政绩”““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致使基层东奔西跑,做了许多“无用功”;有的领导责任心缺失,打着“属地管理”的旗号,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甩给基层,以“层层传导压力”之名行“层层卸责甩锅”之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既要解决眼前的、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又要着眼未来谋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做出科学合理决策,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锤炼严实作风是重要保证。为基层减负,不能简单地“一减了之”,而是要坚持破立并举、锤炼作风,着力转变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以学正风,党员干部要砥砺实干担当、严谨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老百姓的实事切实办好、办到位。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自觉起示范带头作用”。实践证明,树立和践行严实工作作风是推动事业蒸蒸日上、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切实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在以学增智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科学应对和高效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健全长效机制是必然要求。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更要“一抓到底、有始有终”,把基层减负当做“一直进行的事”,而不是“一时发热的事”,防止不正之风卷土重来。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在发现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时,要及时提醒告诫,防微杜渐。此外,还要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认真做好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畅通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渠道,让人民群众一起监督广大党员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监督意识,维护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平邑县温水镇党建办:孙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