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及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坚实基础,其与群众联系十分紧密,治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国家、政府、社会的印象,决定着群众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社会的高速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些机遇,应对相应的挑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从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法治理念需持续强化。法治是现代治理的基本要求和方式。要建设法治基层,就要使群众、基层组织、基层国家机关都在法律范畴内活动。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和权力、履行义务和职责。治理过程中,政府面对的是法治意识不浓厚的基层群众和地方风俗习惯不同基层社会环境。要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需强化法治理念,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坚持宪法至上,做好遵守法律的带头人,积极引导群众遵纪守法,遇到问题依照法律程序和规范加以解决,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处处时时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把各类矛盾的预防和化解纳入法治轨道,才能在基层治理中真正做到以法治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不断促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民主理念需持续深化。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群众的价值诉求和权力诉求愈发强烈。基层政府在依法行政和法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参与方式,从而保障基层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落实到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协商,完善基层民主运行机制,不断畅通民主表达、参与和监督渠道。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中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增强社会活力,不断夯实基层治理。
互动理念需持续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现代治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积极地参与、沟通、协调、激励、规范和约束,使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一种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社会朝向良好秩序和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要立足于当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不断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群众诉求,才能够维护已经深刻变化的基层社会秩序和化解可预见的基层社会风险。
总之,持续法治、民主、互动理念,促进维护法律的尊严,不断畅通民主表达、参与和监督渠道,使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一种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不断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群众诉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真正体现层社会治理作用。(从江县秀塘壮族乡人民政府:潘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