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广大党员干部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提升自身素养,激活奋斗事业心,提升担当责任感,把惠民事办实、暖民事办细、顺民事办好,成长为适应发展新要求的“栋梁之材”。
一是办实惠民事。“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心向背是我们党执政的“晴雨表”,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心里要时刻惦记着基层群众,时常到基层去转转、看看、走走、听听,身入更心入,到群众身边,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全面掌握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常去更常办,千方百计帮群众解难,把关心关爱送到群众心坎上,真正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跟进到哪里,聚焦急难愁盼,立足本职,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让“背阴胡同”全部亮堂起来,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满足感、收获感。
二是办细暖民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温暖群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基层点灯人钱海军,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实施的“千户万灯”困难残疾人家庭室内照明线路改造项目,覆盖浙江、西藏、吉林、贵州、四川5个省份,累计帮助6000余户完成改造,惠及6万余人。钱海军一直说“我愿做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也一直践行着。我们要学习榜样“全心奉献,利国利民”的初心,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三是办好顺民事。作为党员干部,要知民心、暖民心、聚民心,让“民之所望”成为干部“心之所向”,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把党的优良作风继承好,把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好,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员干部虽是普通人,但既然站在公共服务岗位上,就不能只是普通人,工作中、生活中,要时刻深怀为民服务的情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自己放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位置上,将自己的光与热洒到群众的心坎上,办好群众顺心事。(从江县加勉乡人民政府:韦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