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教育局发布公费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违约人员名单,引起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参加定向培养计划又违约,浪费了学校教育资源,理应予以处罚;但也有人认为公费定向培养的就业岗位大都在比较偏远的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有更好的选择情有可原。
笔者认为,定向培养计划是好政策,既解决考生升学,又解决乡村教育窘境,切不能“歪嘴和尚,念歪了经”。公费生违约现象,不应单靠“解决违约人”一了了之,应针对不同症状对症下药,“解开”公费生不想留的心结。
从实际角度出发,公费定向培养的就业岗位大多地处偏远农村,一方面这些地区条件艰苦、年轻人少、人情世故复杂。另一方面刚出校园的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经济不独立、不懂人情世故、心气较高。如何处理好二者矛盾才是落实好定向培养计划关键所在。
首先,针对刚毕业的公费生,开展经验交流培训,进行心理建设,引导其做好自身定位。举办同龄人的联谊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满足交友需求。做好日常管理,解决其实际的工作生活困难,保障正常的权益。其次,公费生违约要疏要导也要堵。在签订计划之前就告知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及违约后果,通过赔付违约金、公示、收回享受相关政策待遇资格等措施,来防止教育资源浪费。总之,多措共举,让公费生能积极的投入到乡村教育中。(榕江县平永镇人民政府:康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