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把“六个坚持”贯穿文化传承各方面
时间 :   2023-07-13 11:2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宁建平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肩负着新使命的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六个坚持”贯穿文化传承各方面,为中华文化传承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文化传承。文化是一种精神的纽带,凝聚着人民的情感和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持自信自立,推动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传承。守正才能方向明确;创新才有不竭动力。观古鉴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唯有守正创新才会大放异彩,较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会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持之以恒,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一方面,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文化传承。“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回溯百余年党史,无一不是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国具体实际的迫切要求做出的重大回应。而要更好传承中华文化,就要深刻理解“坚持问题导向”的内在意蕴和时代价值,深切领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问题导向、问题意识,扎实推进实际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这也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更加自觉地把系统观念运用于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与实践活动之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铸就新辉煌、书写新画卷。
 
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文化传承。“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必须要以“坚持胸怀天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新型文明观和新型全球文明秩序,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此外,要注重吸收外来、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凝聚世界文明智慧,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榕江县仁里水族乡人民政府:张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