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移风易俗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力量,应勇挑重担,当好“三员”,以移风易俗助力基层治理。
党员干部要当好移风易俗“宣传员”,营造基层治理良好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推动移风易俗助力基层治理,首先要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具体举措。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文化下乡等活动,传播文明新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深刻认识到陈规陋习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为基层治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党员干部要当好移风易俗“示范员”,树立基层治理行为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群众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移风易俗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在婚丧嫁娶等事宜中,坚持简约适度、文明节俭,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党员干部要当好移风易俗“监督员”,筑牢基层治理制度防线。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定和执行,对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督促整改,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助力基层治理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当好“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践行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人民政府:赖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