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涉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也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各级党员干部应以实干担当践行使命,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构建起全民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从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筑牢思想根基,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基层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三农”工作摆在首位。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厚植为民情怀。同时,主动对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发展蓝图,做到政策吃透、方向明了、路径清晰。既要破除“等靠要”思想,又要避免“一刀切”盲目决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凝聚群众共识,激发内生动力。
聚焦产业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层党员干部需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经济等新业态。一方面,带头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智慧农业、绿色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土产品”变身“俏商品”。此外,注重吸引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治理模式,构建乡村振兴“同心圆”。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党员干部要深化党建引领,推行“网格化管理”,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通过“村民议事厅”“院落会”等载体,引导群众参与村务决策,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同时,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公共服务向户延伸,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剑河县磻溪镇人民政府:严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