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常年在京务工人员将近10万人,其中,党员549人,占全德州在京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拥有丰富的在京人才资源。近年来,乐陵市探索实施“风筝、凤栖、雁归、丰羽”系列工程,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发挥“桥头堡”作用,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为切入点,构建能人回引“选才”“聚才”“引才”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能人回引赋能乡村振兴的“乐陵路径”。
一、建强体系“选才”,夯实能人回引基础。聚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在北京建立第一个流动党员党委,搭建凝聚党员、联系能人、培养模范的平台。一是建立“三重覆盖”组织体系。按照“应纳尽纳、方便灵活、多重有效”原则,构建“流出地+区域+行业”三重覆盖组织体系,流动党员可打破组织隶属、区域和行业界限,就近就便就需参加组织生活。目前,在京建立流动党员区域党支部6个、行业党支部3个、属地党支部16个、人才联络站3处,实现流动党员应纳尽纳,联系群众方便快捷。二是建立“六个清楚”摸排体系。建立流动党员多级协作动态摸排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在京能人摸排行动,做到流向地、从业情况等“六个清楚”,按照致富带富、投资兴业、技术领军等类型登记造册,为1600余名意向回村任职、返乡创业在外能人建立成长档案,专人联络、定向帮带,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对接。三是建立“量化积分”管理体系。深化流动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推行“党员点单、支部接单”主题党日项目认领制度,探索以“定岗位、定职责、定承诺、定星级、定奖惩”的“五定”管理机制,根据积分结果评选党员示范店、“党员柜台”85个,首都枣乡先锋121人,发挥“在他乡、帮老乡、助家乡”效应,凝聚模范力量、当好桥梁纽带、助力家乡发展。
二、优化服务“聚才”,激发能人回引热情。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能人到村任职、返乡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激发“天南地北乐陵人”的桑梓情怀。线下强保障。列支200余万专项经费,建立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2处、网格化设置党群服务站16个、服务网点25个,配齐8名专职工作力量,推出电子印章、法律援助、创业指导等46项“家的服务”,为在外党员群众办实事解难题1200余件。定期开展“我为家乡绘蓝图”等主题活动,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医疗民生实事等情况。每逢重要节假日,邀请在京能人到乐陵产业园区、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实地观摩,让他们感受家乡变化,知晓优惠政策,增强返乡信心。今年“七一”,乐陵举办“英才共聚·雁归兴乐”在外能人家乡行活动中,12名在京回村任职、返乡创业优秀代表受到表彰表扬,进一步强化能人“回引效应”。线上提便捷。开发在京“流动党员之家”手机APP,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开发“流动党员电子活动证”,设置“微事快办”“难事帮办”“我要参与”“咨询回音壁”等6个版块,推出医疗、教育、养老、户籍等8类67项“指尖上的服务”,“线上”为流动党员群众安家。运用“灯塔—党建在线”流动党员管理系统,定期对区域内流动党员的数量、结构、流向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趋势、发现问题、跟进举措,对有返乡意愿的,邀请县级领导和乡镇负责人到京走访慰问,第一时间回应诉求。
三、搭建平台“引才”,畅通能人回引渠道。全方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推动在京能人和家乡发展“双向奔赴”。一是搭建“强村共富”平台。研究制定出台《乐陵在京企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办法》,开展“百企结百村”行动,筛选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在京企业以及班子坚强有力、有产业基础的村开展结对共建、抱团发展,12家在京企业与24个行政村合作培育产业项目,建立共富工坊、就业车间等242个,常态化开展回村报到、归雁省亲、访雁探亲、合伙人招募令等“六个一”系列活动,累计开展联系对接活动160余场次,38名在京能人到村任职、422人被纳入后备人才库。二是搭建“双招双引”平台。与在京商(协)会互动开展“百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行动,推出到村任职、返乡创业一揽子“政策包”,146名在京能人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回归,推动艺点意创、晓麦铺等86个项目、52亿元落地。建立回乡创业就业服务专员制度,鼓励在京党员群众为家乡发展献智出力,今年来44条意见建议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重点改革事项。三是搭建“回馈乡里”平台。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凝聚人心作用,以流出地为单位,在京组建16支“润泽枣乡”志愿服务队,设立“枣乡红公益基金”,与属地镇街常态化开展“我为乡亲做顿饭”“争当反哺家乡公益人”活动,先后筹集能人捐赠资金300余万元,建成红领暖心食堂52处、幸福学堂968处,经验做法在全国流动党员管理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中共乐陵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