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换届,是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选好干部,关乎乡镇发展的未来,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在换届中精准识别、科学选用,让真正优秀的干部走到前台、挑起大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任务。
以政治素质为“基石”,筑牢忠诚之基。政治标准是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准,乡镇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排头兵”,必须对党忠诚,立场坚定。在复杂的基层环境中,部分干部可能会在利益诱惑和困难挑战面前动摇政治立场。因此,在换届考察时,要把政治素质考察放在首位,通过政治理论测试,检验干部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掌握程度;开展政治表现民主测评,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干部政治品德、政治作风的评价;深入基层一线,观察干部在重大任务、突发事件中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落实。只有政治过硬的干部,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保持正确方向,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
以能力实绩为“标尺”,树立实干导向。乡镇工作纷繁复杂,涵盖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多个领域,需要干部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方面的能力。在换届选人中,要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选拔那些有真才实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比如,选拔懂产业发展、能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选拔善于做群众工作、有基层治理经验的干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干部工作成效,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民生改善、生态环保、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不仅要看短期显绩,还要看长期潜绩和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对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取得显著成绩的干部,要给予充分肯定和提拔重用,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以结构优化为“画笔”,绘就协同蓝图。一个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乡镇领导班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在换届中,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优势。老干部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能够为年轻干部提供指导和帮助;中年干部年富力强、工作经验和能力兼备,是班子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能为班子注入新活力。同时,注重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提高班子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此外,根据乡镇的产业特点、发展需求,合理配备不同专业背景的干部,如农业、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人才,形成专业互补、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提升班子整体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能。
以严格纪律为“盾牌”,守护换届净土。换届纪律是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关乎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干部群众的满意度。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通过开展换届纪律专题培训、警示教育活动,让干部知晓换届纪律要求,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加强对换届全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对拉票贿选、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确保选出的干部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乡镇换届选好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把好政治关、能力关、结构关、纪律关,把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广袤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人民政府:余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