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以心为桥:引导搬迁群众跨越心理落差
时间 :   2025-04-17 13:4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马昌辉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让众多群众告别了恶劣的居住环境,迎来了崭新的生活。然而,搬迁之后,许多群众面临着心理落差带来的困扰。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让他们难以适应。曾经熟悉的山水田园、邻里乡亲,变成了陌生的高楼大厦、疏离的人际关系;就业与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与搬迁前相对稳定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了心理落差。那么,社区“两委”作为与搬迁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组织,如何引导搬迁群众走出心理落差呢?


一是加强文化融合。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社区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促进搬迁群众对新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某搬迁安置社区,社区“两委”组织了“家乡文化进社区”活动,让搬迁群众自导自演,唱侗戏、跳苗族芦笙舞、跳瑶族长鼓舞等。活动不仅让群众重温了家乡的美好回忆,也让新社区的居民对他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社区还设立了文化长廊,展示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以及新社区的发展成果,让群众直观地感受到新生活的美好,逐渐消除心理落差。


二是提供就业支持。稳定的就业是搬迁群众安心生活的保障。社区“两委”要积极与帮扶企业、当地用人单位沟通协调,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比如,某社区与周边的工厂合作,举办了专门针对搬迁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根据厂家的用工需求,开设了刺绣、竹编、缝纫、装修、家政等课程。经过培训,许多群众顺利找到了工作,实现了稳定就业,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这种通过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搬迁群众的自信心,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心理落差。


三是关注心理健康。搬迁带来的心理冲击可能会导致一些群众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社区干部要关注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可以邀请负责移民搬迁工作的的单位领导或工作人员到社区进行政策宣传引导,也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到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有条件的可以与心理咨询机构或社工服务站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如某社区的一位搬迁群众,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加上找不到工作,情绪非常低落。社区干部发现后,及时联系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帮他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位群众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积极融入了新的生活。


四是建立关怀机制。社区“两委”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组织成立志愿者队伍,定期走访搬迁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鼓励搬迁群众成立互助小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中共同解决问题。在某社区,搬迁群众自发成立了“暖心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经常聚在一起分享生活经验、解决困难。这种互助模式增强了群众之间的联系,营造了温暖和谐的社区氛围,让搬迁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易地扶贫搬迁是斩断穷根、开启新生活的重要举措,引导搬迁群众走出心理落差则是确保搬迁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社区“两委”作为搬迁群众新生活的引擎,要以文化融合为桥梁,以就业支持为动力,以心理健康为支撑,以社区关怀为保障,用心用情用力帮助搬迁群众跨越心理落差之壑,在新的家园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从江县生态移民局:马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