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颗蔚蓝色的星球,我们的家园。自它有生命以来便是蓝绿相衬的,如果说蓝色的水是诞生生命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使得如今生命茁壮生长与繁衍生息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绿色的森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2023年3月1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24.02%。而全球的森林面积更是只占地球总表面积的约9.4%。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成为全社会共识,每个人的一小步汇聚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大步。美丽的森林形成了一道道自然景观,它们不仅能人们带来美丽的风景以及宝贵的财富,更是无数的生命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基础,而这也包括人类自身。然而,随着人类工业化的急速地发展,我们的“绿水青山”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水资源污染的现状与改善正在进行,如加强污水处理和监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而我国对于日本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因为大海不应是人类的“垃圾桶”,而应该是我们的一片家园,对于大海的污染很有可能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无法弥补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综合治理、系统保护。森林毫无疑问是生命赖以生存的肺脏,它们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对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然而,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大片森林被砍伐和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土地的退化。现如今我们应当加强森林保护,坚持生态一体化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施植树造林,同时加强土地治理,预防荒漠化现象的发生,以防未来家园环境无法维系我们的生存。生态保护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整体保护,系统治理,利用科学技术治理环境,汇聚各种力量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助力美丽中国目标实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威胁也对人类的“绿水青山”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全球变暖导致了天气异常、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频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使我们需要时刻警醒。目前可持续化生态发展、绿色环境、减少碳排放等意识已有较大提升,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使得生态文明意识还有待提升。因此,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课程当中,让生态文明教育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要利用媒体力量,进行广泛传播,让绿水青山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观念,共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守护绿水青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为守护绿水青山不仅是为了我们当前的生存和发展,更是为了我们后代子孙的未来而考虑,为人类世世代代的发展与生育我们的家园所考虑。(从江县秀塘壮族乡人民政府: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