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是体现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发展的重要底色。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乡村的村容村貌提升,到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多举措、多方面的改造提升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人居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赋能乡村振兴。以前,部分农村地区垃圾随意丢弃、污水横流、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不仅影响村民生活质量,也制约着乡村的长远发展。通过积极并长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乡村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收运体系,设置垃圾桶、垃圾转运站,安排专人定期清理,减少了垃圾成堆、露天焚烧的污染。同时,开展污水治理工程,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清澈的溪流重新在村中流淌。拆除私搭乱建,清理残垣断壁,进行绿化美化,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环境好了,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人才回流,增加了人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城市,人居环境整治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治理,让城市更有温度。老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存在道路破损、屋面漏水、停车位不足等问题。通过改造,小区道路重新铺设,地下管网更新换代,加装电梯方便居民出行,新增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题,还规划建设了休闲广场、健身设施等公共空间,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大幅提升。背街小巷曾是城市治理的“死角”,如今通过整治,清理占道经营、拆除违法建筑、粉刷墙面、设置文化墙,这些不起眼的小巷变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街巷,既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又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是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的过程。在整治过程中,通过宣传引导、志愿服务等方式,让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家园意识。大家自觉爱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然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发力,要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确保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正常运行,让好环境能够长期保持。只有持之以恒地推进,才能让城乡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宜居宜业,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享受更有品质的生活。(贵州省榕江县水尾乡人民政府:梁永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