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沙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谭安明)“这些驻村队员,风里来雨里去,扶贫帮困有办法,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解决困难显身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阿勒迪尔村村民对沙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的评价。自2017年以来,沙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始在沙雅县古勒巴格镇阿勒迪尔村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一驻就是4年,村委会也成了工作队成员的第二个家——衣食住行、入户走访、开展各项工作构成了工作队生活的全部。
待到村民脱贫时,我再欣然回局去
——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邹梦宁
身份档案:邹梦宁,男,驻村3年,3年沙雅县英卖力镇党建办工作经历,1年沙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办经历,2018年驻村担任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至今。
(一)取经问道,拱棚助农走上脱贫路
阿勒迪尔村距离县城1.5公里,种植南疆传统棉花,人多地少,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村,也面临城郊的共性问题——土地人均不平衡,经济创收渠道匮乏。
“2020年全国人民完成脱贫奔小康,在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对于解决全村28户脱贫户问题上,一样也成为了邹梦宁工作中的拦路虎——解决土地人均不平衡问题,突破经济创收渠道匮乏的瓶颈。他向驻村有经验的队长学习贫困户的脱贫办法,但村与村不同,别村的脱贫经验移植到本村就不适合了。
向问题找办法,总会有解决方法。邹梦宁在向别村取经问道不成后,开始入户走访,听取本村村民的心声和意见,总会有一些以外的收获。在历经半年的探索研究后,邹梦宁想到脱贫的任务完成前提是提高经济收入水平,既然是这样,两只脚走路总比一只脚走路来的快——那就在土地上做文章,利用有限的土地兴建拱棚,一方面向土地要效益,增加土地有效使用率,另一方面使富裕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进行增收致富。
从选址、平整土地、采购拱棚材料、到搭建拱棚,半年后,最终在50亩土地上50座拱棚拔地而起。15座拱棚免费交由15户弱劳动力或是没有土地的贫困户使用。拱棚在充分采取保暖后,一年可以完成两收种植,年均收入稳定在一万元以上,比传统种植棉花每亩地增收6000元左右。同时由工作队牵头,与企业搭建就业平台,为25户家庭转移出30个富裕劳动力,在就近的利华、鸿利、富鸿、嘉园棉纺厂上班就业。
拱棚兴建,从源头上解决了贫困户缺地收入不稳定的稳定脱贫问题,同时也将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得以从事第三产业进行增收致富。
(二)雪中送炉,亲戚的好儿子
又是一年冬来到,南疆的寒冬丝毫不因“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入住而有所减弱。已是寒冬十一月,邹梦宁在忙完村委会的农户防寒保暖工作后,已是晚上十一点左右,肚子饿的呱呱叫,但总感觉到有什么工作遗漏了,一时想起来。
一阵阵寒意袭来,邹梦宁感到一丝寒意。突然,他想起来了,自己的亲戚户——3组12号艾买提·阿皮孜两位老人。于是邹梦宁赶到两位老人的家,两位老人的家中是温暖的,当问询到家中吃的米面油还有没有时,两位老人感激地拉着邹梦宁的手哭了,“我们没有儿子,你就是我们的亲儿子啊!我们没有什么大的困难了,要是能有一个大点的炉子,房子就会更暖和些了……”
邹梦宁听在耳里,记在心上。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县巴扎,精心挑选好炉子。在中午将新炉子送到两位老人的手中。“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拍合影时,两位老人紧紧地握着邹梦宁的手。“你们是我的亲戚户,扶贫帮困是我的本职工作”,他只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
我是农民的儿子,俯身甘为孺子牛
——记驻村工作队成员——谭安明
身份档案:谭安明,男,驻村4年,6年乡村教师工作经历,半年沙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办经历,2017年驻村担任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副队长,2018年驻村担任工作队成员至今。
(一)我是党的儿女,危难时刻显身手
2020年春节即将如期而至,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却突然来临,让全国原本属于合家团聚的时刻变成了举国抗疫时刻。
面对严峻疫情,为确保疫情防控稳打稳进,取得实效。村委会需在重要进出点设置卡点,对来往车辆消毒、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卡点设置起来了,但执勤人员却不足。工作队成员谭安明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说:“缺少执勤人员,工作队成员可以上,作为党员我们有义务冲锋在前”,于是第一个走上了卡点备勤。
车来车往,例行疫情常规检查是疫情期间的非常举措,但部分过往村民却不予理解,认为自己健康,平时都认识,没必要例行检查。此时,在所难免就会有村民与执勤人员发生言语冲突,谭安明于是细心给村民解释例行疫情检查,利己利人。在卡点一呆就是12个小时以上,做的是重复一遍又一遍的例行疫情检查程序,天寒地冻,夜间为取暖在卡点旁升起的篝火,在寒夜间也显得单薄无助,但那一腔为民服务的热情犹如燃烧的柴火般赤城,抵御住了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夜。
“谭干事,这里冷,你先回去吧,这里有我们看着,不会有事的,”一起执勤的村干部罗合曼·亚森说。但谭安明说再等等,等会交班的时间就到了——直到交班的那一刻,他才回到自己的宿舍。
(二)打扫庭院、送鸡苗,这就是我的家
芒尼萨汗·艾西提尼,一位63岁的老人——一家三口,儿子患脑梗,长年靠拄拐仗行动,孙子刚满18岁,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在家待业。家庭的负担和经济的压力,使老人显得更加不堪重负——这是谭安明的扶贫帮困户,也是结亲户。
2019年年底,芒尼萨汗·艾西提尼在走路时不慎摔倒,造成手臂骨折。“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家的支柱发生意外,行动再也不能象往常一样自如。谭安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方面安排人员送老人到县医院接受治疗,另一方面联系到县里的一家理发店,让小孙子去当学徒工,在学习手艺的同时还可以拿到1000元生活补贴,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谭安明在工作忙碌之余,总会抽出时间到亲戚户家中去问问芒尼萨汗·艾西提尼的手臂恢复情况,同时主动承担起打扫庭院的活计。一扫帚一扫帚扫过去,就感觉到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自己的父母又何曾不象老人这样。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谭安明在走访自己的亲戚户家时,总感到好静,缺少点家的感觉。于是赶到县巴扎,购买了15只鸡苗送到芒尼萨汗·艾西提尼家。老人在接到鸡苗的瞬间,眼角湿湿的,“静了多年的院子,现在又迎来了热闹的小生命。”一张温馨的合影照瞬间定格了下来。
“为人民谋幸福”,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每名“访惠聚”驻村共产党员的写照。为贫困户想方设法寻求致富增收之路,与亲戚户畅聊家常,嘘寒问暖。这里没有特写,只有农村基层实实在在的践行,只有一个个“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成员的尽职工作和无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