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其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的成效与百姓生活的质量。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当下,筑牢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根基,已成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所在。
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保障。从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地,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桩桩件件都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努力。他们扎根基层,直面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只有干部队伍素质过硬、能力够强,才能将上级的政策精准解读并转化为惠及百姓的实际举措,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地区。
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基层干部存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在乡村产业向多元化、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农业科技、电商运营、乡村旅游开发等新兴领域知识储备匮乏,难以有效指导农民开展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工作压力大、晋升渠道有限等因素也影响着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干部们常常要应对多项任务,长期高强度工作容易让干部产生疲惫感。同时,晋升空间相对狭窄,使得一些优秀干部的发展受限,进而影响工作热情。
为破解这些难题,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根据基层干部的实际需求和乡村发展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例如,定期组织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其次,完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在待遇上,适当提高基层干部的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晋升方面,拓宽晋升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机制,让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此外,还应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干部的身心健康,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缓解工作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基层干部队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肩负着重大使命。只有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解决现存问题,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广袤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贵州省从江县庆云镇人民政府:杨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