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唯有砥砺“四心”,才能以铁肩膀扛起重担子,以硬脊梁挑起硬任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筑牢“忠诚心”,树立对党忠诚,让党放心的坚定信念。心中有信仰,前行有方向。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再到“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张富清,无数仁人志士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用无畏姿态向我们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一颗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毫不动摇地听从党的召唤、紧跟党的脚步,让忠诚与信仰成为前行路上坚实的底气和动力,自觉做对党忠诚的新时代好干部。
夯实“为民心”,厚植担当作为,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根本宗旨,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扎根大山、毛相林千仞绝壁凿“天路”、廖俊波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应人民之所盼、办人民之所需,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永葆“奋进心”,涵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菌草之父”林占熺在面对无数次的失败后依旧乐观进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贫困地区打开致富之门;“燃灯校长”张桂梅战胜千难万难,点亮大山女孩的人生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躬耕田野,只为“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奋斗者们的卓越才能和积极心态,激励无数人奋勇向前。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姿态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在基层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在矢志奋斗中谱写绚丽篇章。
常存“敬畏心”,严守廉洁自律,不逾底线的纪律规矩。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也是从政底线。包拯一生清廉朴素,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于成龙为官清廉,三次被推举为“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品行,深受百姓爱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自己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山东省莱西市委组织部: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