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拉着我的手,站起来走一走。”“叔叔,我走得不稳。”4月14日,库车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门诊室内,来自宁波的援疆专家、余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伟强正耐心指导11岁复诊患儿练习走路。他一边注视着孩子蹒跚的步伐,一边叮嘱家长:“康复期要多陪伴,适当活动对康复很重要。”
CT复查结果显示,患儿肢体活动、语言交流均无异常,标志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彻底成功。
回忆起 3月15日的险情,患儿妈妈阿依古丽·阿布拉仍心有余悸:“孩子从2米多高葡萄架坠落,送到医院时已经嗜睡,CT显示左侧顶枕部硬膜外血肿伴多发骨折。保守治疗时,孩子意识变差,血肿量激增到40ml,脑组织严重受压……”关键时刻,李伟强果断决定手术,但术前检查发现,患儿血型为RH阴性(俗称“熊猫血”),库车市血库无匹配库存。传统开颅手术需常规备血,但患儿情况危急,转院或调血均可能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启用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李伟强当机立断。医院麻醉科迅速调试设备,神经外科团队默契配合:李伟强主刀,在CT导航下精准定位血肿,手术过程中自体血回输装置实时回收、净化后回输给患儿。手术中严密监测血压、血氧及凝血功能,仅1.5小时便成功清除血肿。术后2小时,患儿意识恢复清醒;两周康复治疗,患儿肢体活动与认知功能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减少80%异体输血需求,尤其适合血源紧缺地区。”李伟强解释,该项技术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此次成功不仅挽救了患儿生命,更标志着库车市人民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领域的重大突破。
这场生命保卫战,是宁波“组团式”医疗援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波援疆医疗队持续将新技术、新项目引入库车,培养医护骨干,让当地百姓实现“大病不出市”。
库车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永兴表示,宁波援疆不仅带来专家,更建立了创新诊疗模式,推动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水平上全面提升。
从高空坠落的危急时刻到康复门诊的温暖场景,甬库医护用技术突破与协作精神,为“熊猫血”患儿铺就重生之路,也为边疆医疗事业写下“精准援疆、生命至上”的生动注脚。(库车市融媒体中心:王红丽、周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