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车市医保局用活用好医保惠民政策,将一桩桩“民生小事”精心雕琢成民族团结的“连心大事”。通过创新推行“党建+医保”双融双促模式,医保局积极推动医保服务主动赋能,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紧密相连,让党员干部在医保工作中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月12日,在库车市伊西哈拉镇,一支支“双语宣讲小分队”穿梭在村落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队员们手持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用最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各族村民深入浅出地解读医保政策。复杂晦涩的医保条款,在他们的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各族群众对医保认知的道路。
村民克然木·米吉提是伊西哈拉镇托万比加克村的居民,以往对医保政策一知半解,参保积极性不高。“双语宣讲小分队”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终于让他明白了医保的重要性。“以前总是觉得自己身体好,医保基本用不上,但是听了宣讲队讲的一些案例,还是觉得有医保才有保障,有时候花小钱也能解决大问题。”克然木·米吉提说。
为了让医保政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库车市医保局创新宣传形式,制作了包含政策解读手册、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资料。同时,组建市、乡、村三级“双语宣讲小分队”,联合医保专员、村(社区)网格员以及签约家庭医生等“医保明白人”,深入基层开展地毯式政策普及。无论是街头巷尾的亲切询问,还是“炕头党课”上的贴心交流,医保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各民族群众的心田。
自2024年入冬以来,库车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已举办宣讲培训5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多份,惠及群众达40万人次。医保政策的阳光,照亮了各民族群众共同迈向健康保障的征途,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库车市医保局依托社区大党委共建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定期深入基层,走进各民族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了解他们在看病就医、参保缴费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现场解答医保政策疑问,协助办理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医保码激活等业务。
村民艾拜都拉·毛来克的女儿在外地就医,备案手续让他犯了难。医保局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手把手指导大妈在医保APP上完成操作。“叔,别着急,您按我说的填,很快就办好。”随着备案成功的提示音响起,艾拜都拉脸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医保局干部艾合买江·艾则孜说:“看到群众的问题解决了,笑容多了,我就觉得工作特别有意义。”
2024年以来,库车市医保局已帮助群众完成参保登记4600余人次、激活医保码9330余人次、办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3321人次。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在服务各民族群众的过程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民族团结。
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是减轻家庭医疗负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库车市医保局在推动政策落地时,秉持“共济互助不分民族”的理念,局党组班子成员破除政策疑虑、带头示范,率先将结亲户纳入“兄弟姐妹”家庭成员范围,绑定家庭共济账户,帮助缴纳“惠民保”,并发动单位党员干部,将个人账户资源向结对帮扶的经济困难家庭倾斜,尤其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让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把自己从“亲戚”变为“亲人”的温暖,搭建起一家人、心连心的亲情桥梁。
截至目前,医保系统党员干部已通过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帮助结亲户缴纳“惠民保”40余人次,带动全市党员干部为困难家庭、结亲户缴纳惠民保1000余人次。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各结亲家庭的医疗保障能力,更在互帮互助中,让民族团结的情谊愈发深厚。
库车市医保局从政策宣讲到网格服务,再到共济帮扶,每一个行动都聚焦民生,每一次服务都传递着民族团结的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保为民的初心,让医保服务成为连接各民族群众的“连心桥”,共同描绘出一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库车市融媒体中心: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