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的培育则是这幅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亮丽色彩。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它关乎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和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有效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例如,有些地方通过“送宣讲下基层”活动,将党的声音传递到田间地头,让农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热情。
注重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将农耕文化、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比如,实施农耕文化进校园工程,建立农训体验基地,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还促进了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保护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各地还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通过严格落实“两报告一承诺”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带头践行文明新风,为群众树立了榜样。同时,各地还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以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用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社会新风,形成了“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各地还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渠道平台。他们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中享受到精神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同时,一些地方还通过建立“时间超市”、积分兑换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等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好做法和好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不仅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乡风文明的新风貌也一定能够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蔚然成风。(贵州省榕江县水尾乡人民政府:杨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