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作为与担当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须有为”这一理念,为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确立了价值标杆。
回溯历史,姜太公一生饱学,垂钓渭水之滨,以其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不世功勋,终成一代名相,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居正心怀壮志,在明朝中叶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整饬吏治、推行一条鞭法等,使衰败的朝政为之一新,其地位与功绩为后世所敬仰。于今时今日,亦是如此。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任职期间,面对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带领兰考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敬仰的楷模;黄文秀同志放弃城市的繁华,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书记,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事业上,虽生命短暂,却以热血与青春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不朽的丰碑,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与怀念。这些事例深刻表明,只有通过不懈努力、积极作为,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出卓越才能与突出贡献,才能在组织与人民心中获得相应的地位,赢得认可与尊重。
“有位更须有为”,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坚守。当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便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这一位置上,必须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基层,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实际行动。例如,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众多基层领导干部坚守岗位,日夜奋战,精准施策,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脱贫摘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从医疗资源调配到社区防控组织,从保障民生供应到复工复产复学统筹安排,无不体现出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的担当精神。
“有位更须有为”,是对清正廉洁与自我约束的严格要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位”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权力与资源,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与考验。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敬畏党纪国法,敬畏人民群众。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廉洁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唯有如此,方能在领导岗位上站得稳、行得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党员干部当以“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须有为”为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辉煌篇章。(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曹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