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新就业群体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对象,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注重打好关爱激励、服务保障“组合拳”,有效凝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用心用情解决好“日常杂事”“关键小事”,做到服务有准度、关怀有温度、落实有力度,才能让新就业群体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要倡树“多方参与、服务周到”的理念,不断扩大关怀服务覆盖面和提升活动形式多样性,实现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在哪里,组织温暖就跟进到哪里。动态掌握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车辆维修等暖心服务,帮助解决业环境、职业便利、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注重结果落实和效果反馈,以管理条例、制度规范等形式落细落实服务措施,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新就业群体工作方式灵活多变、工作时间“碎片切块”,便捷性、信息化手段是其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和必然选择。要探索运用小程序、客户端等新技术手段,使反诈宣传、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监督等工作联网上线,让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之余能够灵活“接单”处理,让更多问题可以发现在一线,解决在“指尖”。同时要健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涵盖任务发布、人员认领、协调处置、结果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全链条流程,并注重使用积分兑换、公益基金、表彰通报等多种奖励形式,让新就业群体“尝甜头”“有奔头”,激发其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广泛搭建平台载体和阵地路径,才能有的放矢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双向奔赴”。要统筹整合机关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搭建“小哥驿站”、“司机之家”、户外休息点等综合性服务阵地,提供加热饭菜、饮水充电、歇脚入厕等服务保障,让新就业群体在外工作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依托各类阵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引导鼓励新就业群体发挥好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的优势,参与民意收集、应急处突、文明创建等工作,当好“流动哨兵”、“移动探头”,提升为基层治理“新”活力。(山东省昌邑市委组织部:肖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