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问政山东》栏目再次火遍全网。节目中,督办员不断犀利发文,一句句“你管吗?能管吗?能管住吗?”“请您正视我的问题”压迫感十足,接受问政的领导干部则态度谦卑、主动道歉、连连表态,引得广大网友拍手叫好。
《问政山东》的再次爆火并非偶然,并非仅仅是因为主持人犀利的发问,更是因为节目充分契合了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并且摒弃以往的“表演式”问政,真正敦促政府把现场表态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解决了一批重要民生问题,让公众体验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个民生问题,往往是迟迟得不到解决,矛盾积累到爆发点,才逼得群众不得不通过媒体介入的方式寻求解决。而一旦上了电视节目,有关部门和领导又会拿出“铁腕”手段,强力推动问题解决,博得媒体和群众好感。如此区别对待,严重削弱了政府公信力,久而久之,影响党的执政根基。
为何上了电视才能如此“高效”?恰恰反映出之前的“没解决”并非解决不了,而是缺乏舆论高压之下解决问题的决心。背后隐藏的,是部分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担当精神不足,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能拖则拖、能靠则靠,动真碰硬的勇气和爬坡过坎的能力不足,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节目中要“高效”,日常工作中更要“高效”。电视问政毕竟是一个节目,播出频次、时间有限,也存在揭露问题的滞后性,关键还是要把日常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真正防患未然。一方面,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基层一线问政于民,对待群众诉求不敷衍塞责、不借口甩锅,推动问题高效解决。另一方面,媒体要持续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敢于监督,更善于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执纪问责,对发现的漠视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严肃查办、公开通报,倒逼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主动靠前、为民扛事。(安丘市委组织部:刘琦、周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