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的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指出要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更为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固本培元,守护文化瑰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把握中国历史连续性和文明自主性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强调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设,堪称文化瑰宝的守护者,其广泛收集、精心保护自古以来能触及的典籍资料,确保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工程,以精湛技艺重现千年壁画的神韵,让历史的风华在新时代依旧绚丽;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修缮工程,不仅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砖一瓦,更让这座皇家宫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秦始皇兵马俑的保护与研究,则通过高科技手段为古老陶俑穿上“防护服”,让它们的历史风貌得以永存。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对于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薪火相传,传承文化精髓。“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犹如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让诗词之美在新时代绽放异彩,让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亿万观众心中深深扎根;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故宫”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皇家宝藏以数字化形式呈现,让历史文物穿越时空,与当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时尚魅力;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节目,以绚丽的舞蹈呈现,让盛唐风采跃然荧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被誉为中国古典戏剧“活化石”的昆曲,以其细腻的表演、婉转的唱腔、精致的服饰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与喜爱。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守护民族的灵魂,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创新发展,焕发文化活力。“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蕴,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山西大同的“佛小伴”文创IP横空出世,以其萌态可掬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在网络走红,让古老的云冈石窟在新媒体的浪潮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让中华佛教艺术的瑰宝在亿万网友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国产3A大作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更是将中国古典神话与现代游戏科技完美融合,让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以全新的姿态跃然于屏幕之上,让玩家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碰撞。内容博主“李子柒”的回归与持续创作,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凭借其独特的视角与现代媒介技术的巧妙融合,将传统非遗文化的精髓以更加新颖、生动的方式重新呈现给大众。漆器、绒花、蜀绣、手工造纸、编织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平台上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就是激发民族的创造力,对于丰富文化生态、强化国家文化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强化文化自信之基,深化文化传承之责,并积极促进文化创新之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建成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庆云县尚堂镇2024年选调生: 蔡欣悦)